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dyndns.info)◇◇

  村民卖牛盖学校——从新闻联播“新闻”看中国教育

  作者:darkwhite

  前几天看到《新闻联播》的一则新闻,看完以后心里十分难受。新闻说的是
一个贫困地区,村小学里只有十几个孩子,挤在又阴又潮的仓库里上学,而大部
分孩子辍学在家。有一个好党员,为改善当地困难的基础教育状况,准备用自己
的力量来盖一所小学校。记者采访当地群众,群众纷纷赞扬这位好党员。新闻还
提到,在他的带动下,当地群总纷纷捐款捐物,集资办学。一位妇女在镜头前说:
我们家没有钱,就把养的牛卖了捐款。

  新闻联播播出这份“新闻”是在学校都盖好以后,据说校门口还有为这位党
员树的功德碑。新闻播出的目的无非是赞扬这位好党员不忘群众,努力实践三个
代表,很先进等等。可是只要稍稍思考一下,其中所反映的现状却让人心忧。

  广大农村基础教育力量十分薄弱,却担负着大多数人口的农村的基础教育任
务。因为种种原因,义务教育一直没有“义务”起来。在不少地区,在上学(这
里指的是小学和初中)的经济负担和外出打工经济收益的双重作用下,义务教育
的形式十分严峻,个别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甚至远低于十年前。从这个意义上来
说,新闻中提到的崔河村民是幸运的,有一位党员带头为他们推动了基础教育设
施的改善工作。但是这样的事情,应该是由一位普通人来完成吗?修建村小学的
经费难道需要村民自筹经费?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区,老百姓需要卖
掉牛来捐款。看这位妇女的家境,显然不是养殖牛的“新型农民”,这牛我相信
是作为他们家的生产资料存在的。难道事情的本质是:完善地方的义务教育条件
需要当地群众卖掉生产资料来实现?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这些个村民又是非常不
幸的。新闻联播将这件事情当作正面事迹来报道,难道播出前没有人提出疑义?
是装不知道还是藐视我们的智慧?

  现在的中国,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十分严重。这种现象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本
来是难以避免的,但是社会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控制这种分化。年初温家宝总理
说了一句话让我充满了希望:“社会进步创造的财富要全体人民共享。”而这种
机制其实本来已经存在:知识创造财富。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有不在少数的是一
穷二白出身的,可是有了知识和眼界,一样可以成为人们现在向往的目标。知识
从哪来?从教育中来!教育给了贫穷的人走上富裕道路的几乎是唯一的希望。可
是现在的基础教育状况怎能叫人满意?有钱人的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接受教育,
农村穷苦人家的孩子可能一辈子只会认自己的名字。这叫他们怎么去公平竞争?
难道这个社会要人穷的世世代代穷,富的子子孙孙都富?

  愈发严峻的现实是,现在受良好教育的门槛越来越高。设想一下,一个中小
城市的一户三口之家,父母均有正常工作,孩子争气,考上了正规录取的大学。
父母年收入20k,相信这在中国是平均水平之上的。孩子每年的学杂住宿费6k
(平均水平以下),年生活费5k(非常节俭的孩子)。这样的一个家庭一年可供
父母支配的全部金额只有9千,平均每月不到800,包括二人吃饭,日常生活开销,
三口人置装,赡养老人。如果有人生病,或者这家人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容身,
那么可以想见这家人是无论如何支撑不下去的。平均之上的收入家庭,代表的是
大多数的人,也就是说,大多数家庭承担一个孩子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既然多数家庭承担教育有困难,那么多数人会更难以有机会进入平均线以上,而
社会财富将会越来越集中于现在富裕的一小部分人手中。

  我很幸运,在扩招前擦着高教收费的边上完了大学,看着教育产业化,大扩
招和研究生收费这些重磅炸弹一颗颗追着我的屁股投了下来。我十分庆幸我早生
了一两年,我的父母还不至于过早的白了头发。可是现在的那些平均线上的父母
呢?收入比十年前多了多少?应付的了这日益飞速膨胀的开支吗?又是一年高考
录取时,因为没钱不去上学,父母因为筹不起学费甚至自杀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。
期望今年父母们想开些。

  中央今年提出的口号是“构建和谐社会”,可是我觉得,不解决好教育问题,
只会将社会矛盾一步步的积累起来。因为相对贫穷的大多数人走上富裕的那扇门
已经越关越小了。出生于一个什么条件的家庭现在看来可以决定一个人以至他后
代的一生。这决不是社会主义,甚至不是那万恶的资本主义(看看人家的义务教
育)。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还不如非洲。

  教育不能再这样了,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,未来发展,决定我们能不能实现
复兴的关键。

(XYS20050722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dyndns.info)◇◇